明代中医

来源:中华中医网  时间:2016-03-16 16:17:45  

梅毒性病

    典型的梅毒病大约在15世纪或稍前从外国经广东传入中国。明代梅毒病泛滥,医家陈可成撰《霉疮秘录》是较早的梅毒专书。书内记载梅毒不同病期症状,提出了用丹砂、雄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。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录。此外还论及预防梅毒的方法。

针灸

    明代针灸继续有所发展,公元1443年明政府特定专人仿照宋代的式样,另行铸造针灸铜人。这时期出现了不少针灸著作。反映此期成就者,有高武及杨断洲。

    高武,字梅孤,浙江鄞县人。16世纪中期先后完成《针灸节要》《针灸聚英》,前者主要摘录自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的理论编成,很适合初学者应用。

    杨断洲(1522-1620),对16世纪以前的针灸学文献进行辑录,并结合自己心得经验,于1601年完成《针灸大成》。书内论及经络、穴位、针灸手法及适应症等,还介绍了应用针灸与药物综合治疗之经验。是17至19世纪重要的有关文献。

药物学及方剂学的发展

    明代有大量本草学及方剂学著作,其中又以个人编著者占大多数。刊行数量远较先前历代为多,内容更丰富详细。

李时珍之《本草纲目》

    中国本草学出现了一部具世界学术地位的专着,就是李时珍编辑的《本草纲目》。李时珍共撰写过17本着作,其中以《本草纲目》最闻名,它有下列几方面的成就:

    * 总结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内容;书内所载药物增至1500余种,并附药图1000幅,药方10000余个。
    *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;
    * 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;他按照"从贱至贵"的原则,即从无机到有机,从低等到高等。将药物分为16部,包括60类,有系统地记载了每种药物的知识。每药标正名为纲,纲之下列目,纲目清晰。

    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着,还包括植物学、动物学、矿物学、化学等方面的知识。

    《本草纲目》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、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,在公元17、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。另一方面,李时珍是首位提出脑负责精神感觉、又发现胆结石病、利用冰替高热病人降温及发明消毒技术的医家。

    《本草纲目》的十六部:

    1. 水            9. 木 
    2. 火            10. 器物及服装 
    3. 土            11. 虫 
    4. 金石(金属)    12. 水产 
    5. 草            13. 介壳类 
    6. 谷            14. 鸟 
    7. 菜            15. 兽 (四腿动物) 
    8. 果            16. 源于人类物质 

方剂学

    这时期在方剂学发展方面,对方剂的组成、药理、功效及用法都有所提高。有关的专书也明显增多。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就是产生于明代。

    明初1406年,朱输、滕硕等编辑《普济方》。记录61739首处方,有239幅插图。书里广泛辑录历代各家方书、民间验方、单方。使明代以前的大部分方书内容得以保全,为后世研究中医药学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料。

咨询热线:0311-83616111 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,一篇文章大家享:

女装,连衣裙,手机壳,餐具,手表,女鞋,男鞋,打底裤,睡衣,婚纱,商场同款,男装,亲子装,奶粉,美食
淘宝充值